关于启动长期关爱偏远县区特困儿童爱心活动方案
山西爱心公益行动组委会
关于启动长期关爱偏远县区特困儿童爱心活动方案
关爱指导思想
根据偏远山区特困家庭或孤儿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发挥爱心公益行动志愿者大爱精神,开展关爱和帮扶工作,在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深入推进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等。
爱心活动目标
通过对特困或孤儿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特困或孤儿档案,找到影响孩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落实到位。为孩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同时,加强群组成员的爱心借力赛,各群组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爱心公益群关爱偏远山区特困或孤儿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特困或孤儿档案,使孤儿建档率达100%;
2、针对特困或孤儿,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他(她)们,促进孩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
主要措施
健全机制,设立并强化爱心工作领导小组。
首先由爱心公益行动各群群主、群管成立爱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每项工作计划,逐步使爱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群集体作用,使爱心领导小组真正成为群活动的主阵地、主核心。
成立领导小组后,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建立特困或孤儿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特困或孤儿的情况,建立每个孤儿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多个监护人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群组委会安排专职管理的人员对特困或孤儿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大爱”为中心的爱心网络。
爱心活动要注重对特困或孤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孩童,尽力开展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感恩教育等,使孤儿孩童们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是加强对特困或孤儿的资助工作。群成员要对孩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社会妈妈、社会爸爸”等形式,为孤儿提供帮助,确保他们最基本的童年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