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博物馆藏有光绪年《发官盐票》
5月18日,记者从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了解到,专家组在太原晋商博物馆新发现一张清光绪年解州《发官盐票》,其内容详细记载了清朝对官盐运输的信息,折射和反映了当时山西运城盐池的官盐生产、运销与管理的历史。
新发现的这张解州《发官盐票》(光绪年)票,39cm×31cm见方,材质为薄宣纸,质地柔韧,色微泛黄,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工整,为行书填制。票文为:“解州官盐局今雇到安邑县万荣村脚户蒋光明等小车6辆袋装官盐送至襄陵县高记杂货铺本店交卸如有掺沙和水等弊送官究治如有短少盐照原发秤每按115赔补需致发票者”等内容,详细记载了清朝对官盐运输的信息。其中对清代行盐路线、运行日期如此严格规定,与当时详尽而严厉的盐禁制度密不可分。依照当时的制度,对私采、私运、私卖、违期等行为,是要根据情节依律进行杖责、徒刑、斩首等处罚的。限制日期及销价,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盐商运销的控制,防止运商从中营私作弊。
食盐为民生不可须臾或缺的必需品,古往今来都是国家的重要商品,是历朝历代的重要财赋来源,因此对盐的运销管理也极为重视和严密。北方地区主要以行销解盐、河东盐和东北盐为主。
运城古称河东,是我国唯一因盐务而建立的专城。运城盐池像一颗历史悠久的璀璨明珠,镶嵌在河东大地上,是天然形成的封闭型内陆盐湖。对运城盐池最早见诸的文字记载,是我国第一部地理学专著《山海经》中所称的“又南三百里,曰景山,盐贩之泽”,后又被称为“河东盐池”“解池”。